当金属工件完成预处理后,便正式进入
磷化液处理阶段。
磷化液的配方根据不同的金属材质和处理要求而有所差异,但其主要成分通常包括磷酸二氢锌、磷酸锰铁盐、硝酸锌等。在处理过程中,金属工件被浸泡在磷化液中,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,磷化液中的金属离子与金属工件表面的铁原子发生置换反应,生成不溶性的磷酸盐结晶,逐渐在金属表面沉积形成磷化膜。这个过程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着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,需要精确控制
磷化液的浓度、温度、酸碱度以及处理时间等参数,才能确保磷化膜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最佳状态。
例如,对于汽车车身的
磷化处理,通常采用中温
锌系磷化液,温度控制在 50 - 65℃之间,处理时间为 3 - 5 分钟。在这样的条件下,磷化膜能够均匀地覆盖在车身表面,形成一层厚度适中、结晶细致的保护膜,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车身的耐腐蚀性,还能为后续的电泳涂装提供良好的附着力,确保汽车涂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、起泡,保持车身的美观和耐久性。
而在一些对耐腐蚀性要求极高的工业领域,如船舶制造、桥梁建设等,则可能会采用高温
锰系磷化液进行处理。这种
磷化液能够形成更加致密、坚硬的磷化膜,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能,能够抵御海水、潮湿空气等恶劣环境对金属结构的侵蚀,为大型金属构件提供长期可靠的保护。